垃圾短信在国外灰溜溜 政府严管商家协助
作者: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本站发布时间:2006-02-26 00:00
705
n nn美国:垃圾短信很少 nn 美国手机普及率很高,手机短信使用率却不高。记者到美国后,从未收发过一条短信,垃圾短信暂时还没有泛滥的现象。但在如今亚欧都被垃圾短信包围的时候,美国为什么目前就能“免疫”呢? nn 这首先与美国各大电信公司推行的手机业务和文化传统有关。在美国,手机费很便宜。手机用户可以挑选一个包月计划,就能享受一定的免费通话时间,在晚上至第二天早上6时,打国内电话都免费。手机费便宜了,谁还会费半天劲在手机上输入字母呢。美国发短信要单独收费,一条10美分,很多美国人觉得这既费力又花钱,一点不划算。美国人也没有发短信的文化传统,他们几乎每家都有留言电话,从小养成了留言的习惯。所以,打手机没人接时,他们就会选择语音留言,而不是发短信。据统计,美国1.6亿手机用户一年发送的短信总量还不到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 nn 其次是美国电信公司比较自律。美国人很喜欢投诉,多收钱了、信号不好、服务不好等等,都是投诉的理由。如果用户的手机上老收到垃圾短信,那么这个电信公司就得等着上法庭了。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是电信公司对社会做出的承诺。所有电信公司都明文规定,公司不得对外透露用户的个人资料;客户也可以按法律向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或者联邦贸易委员会投诉电信公司,电信公司将对客户进行经济赔偿或向上述部门交纳罚款。今年2月1日,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Verizon就打赢了一场与垃圾短信相关的官司。一家佛罗里达的公司向Verizon的用户发出了9万多条短信,内容是“你在抽奖活动中中奖,获得加勒比海豪华游……”。这些大量雷同的短信,被Verizon的技术人员发现,查明来源后就把这家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该公司被判赔偿1.1万美元。 nn 在美国,座机和手机都可以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拒听推销电话登记处”注册。如果你的名字列在NON-CALL-LIST(拒听名单)上,还有人打你的手机进行推销活动,联邦贸易委员会将会视其为违法行为,处以几百至1万美元的罚款。记者的朋友就进行了这种登记,他家的手机从来没接到过推销的短信。 nn 第三是美国立法比较严格。联邦电信委员会曾制定法规,要求短信发送人必须事前取得收信人的同意,才能发出商业或其他宣传的短信;如果违反,将被告上法庭,面临处罚。美国采取的是手机用户实名制,跟电信公司签合同时都要填社会安全号,执法部门只要把这个号码输入计算机,就能看到号码主人的详细个人资料。这样一来,执法部门很容易追查到垃圾短信的源头,这也是美国目前垃圾短信比较少的原因之一。 nn 不过,信息安全专家指出,在美国垃圾邮件泛滥的情况下,手机短信必然是黑客们下一个主攻的目标。去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就曾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称,以哄抬股票价格为目的的虚假信息传播渠道已不再局限于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也已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所以不要答理手机上收到的股票信息。 nn 英国:立法惩治垃圾短信 nn 在英国,手机非常普及,这为垃圾信息散播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英国的垃圾短信种类繁多。简单的是推销名牌服装、古董、门票等,如果不买,并无大碍。复杂些的会带有手机铃声、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或是足球比赛片断等等,无论接收信息的人是否查看,信息一旦发出,就会自动收取接收人的信息费。最恶劣的要数通过短信诈骗金钱,这类手段一般都是通过短信通知中奖,但需要中奖者拨打一个指定的电话号码。在英国,这类电话都会被收取最高的通话费用,通常是每分钟1.5英镑(约合人民币20多元)。这样下来,按照短信上的信息领取奖金的人都会被骗取10英镑左右的通话费,而所谓的大礼并不存在。 nn 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短信现象,英国政府不得不在2003年专门立法,将兜售产品的垃圾信息视为一种犯罪行为。按照这些法规,商业公司在使用个人信息,如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之前,必须得到允许。一旦违规,散播者在地方法庭最高可能被罚款5000英镑;在有陪审团出席的法庭,罚款额度将没有限制。 nn 此外,英国还设立了一些机构,如电话信息服务标准监察委员会、最高通话费管委会等,专门对利用手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公司和个人进行监控。在一个名叫“投诉”的网站上,人们可以对散播垃圾短信的公司和个人进行举报,网站定期对垃圾短信按照危害程度进行列表,警告人们不要上当受骗。有些电信运营商还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垃圾短信的传播。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公司在2003年时发明了自动报告的方法,即系统一旦检测出垃圾短信,手机会自动向电信运营商和监察部门发送免费的报告。nn来源:环球时报 2006年02月24日nn n
注:本文转载自环球时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