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高考网络诈骗


      六月高考季即将来临,借高考进行网络诈骗的现象提前抬头,与高考相关的钓鱼欺诈网站快速增加,诈骗手段也较往年更多,更具迷惑性。比如以考卷泄露为幌子兜售考题和答案,付费购买名校学籍等。

 
        骗术一:谎称考卷泄露可预知答案

 
  全国高考将近,各种考题预测的信息层出不穷。有的诈骗网站以“专家组押题、猜题、提前获取作文命题方向”等为幌子,称其掌握高考出题老师命题方向,忽悠家长和考生购买。更有骗子通过修改网页代码的手段,制作出往年提前知道考卷的假象,对不熟悉网络知识的考生和家长极具迷惑性。

 
  高考试题是国家教育部一等机密,在高考前出题老师一律全封闭管理,不可能与外界联系,所谓押题、考卷泄露都是子虚乌有。

 
  骗术二:谎称有“内部指标,给钱就能上名校”

 
  这种骗术更为“高明”。骗子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甚至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成高校招生人员。与家长见面时,骗子就拿出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手中握有某些高校“内部指标”,并表示家长可以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等录取后再付,提高迷惑性。

 
  而如果有家长追问这些内部指标从何而来,骗子就会摆出“特殊培养”、“试验人才培养”等名目,把家长骗的团团转。

 
  骗术三:山寨查分网站“钓鱼”黑手伸向账户钱款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都会急切地想知道考试的分数。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查分网站,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

 
  对此,建议考生和家长使用全国统一的高考查分网站,建议安装杀毒软件或具有拦截功能的浏览器,以避免误入虚假网站。

 
  骗术四:无中生有的“补录”骗术

 
  一般来说,如果在首批志愿录取结束后,名额没能招满的部分高校会放出补录信息,而这也成为骗子诈骗的手段之一。但据了解,高考补录是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人头,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

 
  傍着高考的诈骗每年都会出现,通常有“高考前夕”和“查分录取”两个欺诈高峰期,骗子利用家长渴望孩子上大学的急切心理,先以考题答案进行第一轮行骗,后以花钱就能上大学收尾,很多诈骗都是出现在互联网上,家长和考生需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