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买卖小心圈套


“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网络用户使用关键词可以直接访问目标网站或者其他信息资源。一些不法分子便看中其“商机”,采用虚构信息、冒充买家等手段对关键词的持有者实施诈骗,给被害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类案件存在以下特征:

 
一、借用新兴领域的买卖误导受害人。骗子假借网络关键词买卖这一互联网新兴的交易,利用受害人对该领域的不熟悉,达到行骗的目的;

 
二、披着科技公司的外壳。骗子以科技公司的名义实施诈骗,且该公司手续完整、证件齐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而且在诈骗过程中还会虚构一些信息,比如冒充的购买者会使用外地的手机号、买卖双方签订购买合同等,容易让被害人放松警惕。

 
三、分工明确,组团忽悠。骗子往往是一个团伙,分工扮演技术员、中介、买家等角色。有人专门负责查找并联系“关键词”持有人或卖家,然后再由其他人扮演买家与之商谈。此后,以提升完善“关键词”商业价值,需要制作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为由,诱骗卖家支付费用,成功后即以各种理由拒绝实际交易或者干脆断绝联系。

 
四、“买卖”资料“齐全”迷惑性强。骗子签订的协议、凭证“一应俱全”,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五、犯罪嫌疑人异地作案。犯骗子往往利用受害人均为异地,且损失金额相对较小,不一定及时报案的心理大肆实施诈骗行为。

 
网上交易保障中心接到不少受害者举报,在被所谓的科技公司要求交纳高额转让手续费后,对方又以代理办理证书和网站制作、备案等理由,一次次诈骗其钱财,有的受害者被骗金额高达数十万元。

 
据了解,工信部官网曾有过一个关于“关键词”的申明,明确表示手机关键词、3G关键词、网络关键词、无线网址、信息名址等关键词转让属于市场行为,工信部从未对关键词转让设立许可或备案条件,也不会对相关转让行为收取定金,报道还指出以转让为诱饵,靠后期各类域名的注册和申请,以及种种包装来圈钱是不法分子诈骗的主要手段。
 
网上交易保障中心提醒:“关键词”并非公众熟知的领域,而“陌生”就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骗子往往挑选受害人不熟悉的领域,市民在面对可能有所获益的“良机”时,要随时备有戒心,不要轻信“少付出、高回报”的利益诱惑,以防落入骗子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