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叫“聚宝金融集团”的机构,通过高额回报加上传销模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全国不计其数的投资人手中卷走了亿万资金,随后人间蒸发。在深挖“聚宝金融”背后乱象的同时,我们发现,历年来类似的金融投资诈骗案不在少数,甚至不少案例的操作手法都极其相似,聚宝金融并非个案。
从“聚宝金融”以及类似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1、高额回报。此类案件大都以高额利息或者利润作为诱饵,打着电子商务、融资、基金原始股、资本运作等各种幌子。
不管打着什么旗号,根据中国禁止传销条例,只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是传销:第一,缴纳入门费,取得加盟资格的;第二,发展下线,形成上下级层级的关系的;第三,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发展下线,可以获得返利的,并且团队计酬的。
2、包装手法上。通过在各地的金融博览会上亮相,或者召开巡回讲座来扩大知名度;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包装成非常正规的公司,一般都坐落于繁华地段的高端写字楼,有些经常组织去国外旅游,让投资者相信这是一家有实力的公司;制造绝大部分人已经有稳定收益的假象,让投资者掉以轻心,不会去认真核查公司以及外汇交易的真实性。由于中国的众多投资者投资知识匮乏,容易被诱惑从而作出非理性投资。
3、披着合法外衣。通过工商注册,给自己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然后建立自己的实体店或者网站。并声称自己取得了外国的金融牌照,并以此为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是有资质和能力的正规投资机构。其实,这些所谓获得外国金融牌照在国内有工商注册的公司,往往只是虚设或是皮包公司,一有风吹草动,操盘手马上就逃往国外。
此外,据了解,国外的情况跟国内很不一样。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外汇市场是自由市场,所以一个公司获得金融牌照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开放外汇市场,唯一正规、合法的投资渠道只有银行的外汇投资平台。即使那些国外的大牌外汇经纪公司,也只能以设立办事处的名义悄悄进入中国,但是不能开展实质性的外汇业务。
网上交易保障中心提醒广大投资者,当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投资项目和机构的时候,应仔细甄别,切勿轻信“高额回报”。
首先,应到工商局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资料,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尤其要看企业是否具有相关金融许可经营的资质。如果没有这类资质,那么该企业的行为可能涉嫌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
此外,通常的诈骗手法,往往打着环保、科技等产业项目的幌子,并且对投资者许诺固定的高额回报并鼓励发展下线客户,这时,投资者一定要提供警惕,因为该投资极有可能是一个骗局;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到现场查看公司的办公地点是否与工商登记的一致,并且尽可能了解具体项目的运作情况,如果发现公司根本不存在工商登记上显示的地址,或者没有具体的运营项目,则很有可能涉嫌金融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