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药品、保健品的消费警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购物渠道,然而,目前网站的管理还不够规范,造假网站和虚假广告还到处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药品的时候,不要贪图便宜,稍不小心,就可能被忽悠,赔了钱不说,假药甚至会害死人。

 

网购药品

 

提醒一 勿轻信宣传广告

 

    互联网上销售假药的不法份子通常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工作人员表示,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宣传癌症特效药的广告,但权威的医学证实,目前尚未寻找到治癌的药物。

 

提醒二 无证网站不要上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避开网络监管,会将广告打在无证网站上。因此,无证网站大家不要上。”工作人员提醒。

 

    凡是从事网络药品交易业务的企业,都需要办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源资质证书》。如果消费者点击网站上的这两个标识,就会看到相应的批准文号,将批准文号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核实一下,就可以知道该网站是否合法从事药品信息服务和药品交易服务。

 

提醒三 进行药品真伪辨别

  

1、判断网站是否具有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资格,查询经药监部门批准可以向消费者销售药品的合法网站,可直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数据查询”(网址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中的项目“其他”中查询“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

 

2、核实网站中宣传的药品是否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尤其注意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信息。

 

例:
一般销售该类产品的网站上或购买产品的包装、说明书上都会标注诸如以下信息:

 

批准文号:(2003)卫妆准字26-xk-0202号

 

卫生许可证号:京卫食证字(2005)第110113-001650号

 

食品卫生许可证号:卫食证字(2008)第1101050-JX0287

 

3、可以经常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专题栏目”中的“网上购药安全警示”查看具有向个人销售非处方药资格的网站的名单、互联网购药安全警示公告和定期发布的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违法网站名单。

 

提醒四 宜选择货到付款

 

    目前,网上购药付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款到发货,这种方式最易发生欺诈行为。另一种是卖家在当地有配送中心,送货上门,客户满意再付款。

 

    消费者最好选择后者。当药品送到后,认真查看药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有效期,当然更要看清药品储藏条件。

 

提醒五 不要网购处方药

 

    在网上购药时,只能购买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质量稳定的非处方药,而处方药必须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并且必须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使用。网上售卖的处方药多为不合法。

 

提醒六 发现上当要保存好手中证据

 

  如果消费者在网上发现非法网站但没有买药,首先可以在网上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局长信箱发一封电子邮件,该邮件通过内部途径就会转到工作人员手里,工作人员会严格调查,如果违法,会从严从重处理;其次,如果消费者一时没有识别清楚,已经上了当,要及时保存好证据,从哪儿买的相关证据,快递的清单,药品的包装,包括收据等,都要保存好。可以通过收集的证据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诉,相关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会处理。

 

不法分子通常是利用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应从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对疾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和购买药品,不要轻易从综合性门户网站链接的销售“药品”的网站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搜索销售“药品”的网站上购买药品,也不要轻信药品广告宣传,尽量不要通过邮寄或送货上门方式购买药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保健食品也成为网络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网上专卖店、直销店、网络大药房、淘宝式商铺、代购店种类繁多。相比传统的购买渠道,网购保健品显然更为便捷,价格方面也更加实惠,因此为不少消费者所青睐。但问题也由此而生,线上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乱象丛生,消费者的财产与安全在悄然间成为不法商家“美丽之饵”下的牺牲品。而如何保证网购保健品的安全也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网购保健品

 

一,选择产品:要充分了解产品功能,选择正规品牌,谨防虚假广告。

 

    网购保健品首先要认准正规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标出天蓝色的、形如“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

 

    所有产品的宣传广告都会做得天花乱坠诱惑人心,保健品也不例外,但实际上是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天知道了。穿的用的买差了买错了不过是金钱方面的损失,而使用假冒伪劣的保健品的结果可能是损害到自己的健康甚至更严重的是危害到生命。所以网购保健品,一定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不仅需要了解商家的说法,更需要自己有准确的判断,关于该产品所含营养对身体机能的作用,副作用等系列问题都要做好详细的调查,从而对对产品的宣传真实性,有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选择购买。最好是选择已为大众认可的知名品牌,或者是自己已经用过的了解和确认其功效的产品。对于不了解的没听说过的产品最好不要贸然尝试,不做小白鼠。

 

二、选择商家,应该选择正规的B2C商城,谨防钓鱼网站。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保健品,假借保健品销售的钓鱼网站也大量增多,这样一些网站会利用虚假资质设置消费陷阱欺骗消费者,需严加提防。

 

    这类钓鱼网站大多通过搜索引擎推广。都是套用固定模板制作而成,网站罗列的各种资质证明多系伪造,而且此类网站普遍没有备案信息,连服务器都不在国内。只要有消费者点击进入网站首页,立刻就会弹出“客服窗口”,引导消费者购买。而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很难查到网站经营者真实身份,维权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消费者对这类网站要严加提防,网购保健品最好是应选择知名、正规的有资质的B2C电商网站,同时注意多方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

 

 三、不贪小便宜,拒绝低价陷阱

 

    大家选择网购的原因一般如下:1、网上的产品通常比实体店便宜。2、有些产品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买不到;3、可以节省逛街的劳累。在这些原因中,产品价格便宜是最主要的。

 

 四、除了以上三点之外,网购保健品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生产日期和产品的保质期:要选择剩余保质期长的。

 

2、产品防伪标识:要对该产品的防伪标识有详细了解,因为防伪标识也可能做假。

 

3、产品产地:如果是进口产品要有检验检疫标识。

 

4、包装和规格:有些网站会出售散装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但不易储存。

 

5、要留存网购凭证,以便于一旦发现收到的商品是禁售批次,可以更好地维权。

 

消费者可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 网站上查询。

 

     但有些时候,我们会被漂亮的图片和便宜的价格所欺骗,所以,一定要注意,漂亮的图片与所收的货物并不一定相同,对一些非常便宜的东西,一定要有警惕性,保健品尤其如此。产品的图片可以PS,文字资料可以编造,但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却是变不了的。价格便宜,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之一,贪小便宜很可能酿成大祸害。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便宜绝对没好货,但便宜一定是有限度的,商家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在正规的B2C商城或者是厂家官方网站的促销活动中也经常会有一些价格实惠的产品出现,如果喜欢淘便宜的东西,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网购减肥品

 

一、减少营养素吸收的药品。当中又可以分为3类:一是导泻药物,包括一些含中药成分的药材,如荷叶、决明子、大黄等;二是减少淀粉和糖类吸收的药品,常见的有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三是减少脂肪吸收的减肥药,如赛尼可。长期不当服用减少营养素吸收的药品,有可能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和营养摄入失衡,如出现低血糖、低钾血、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二、促进代谢和能量消耗的药品。常见的有甲状腺激素类促进代谢的激素。

 

三、抑制食欲的药品。当中分为机械性食欲抑制剂和中枢性食欲抑制剂。机械性抑制剂能让消费者产生饱腹感,如海藻、琼脂、绿茶粉等。而中枢性食欲抑制剂包括曲美(主要成分就是西布曲明)、5-羟色胺抑制剂,中枢性食欲抑制剂由于能抑制脑内神经递质,因此服用不当有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

 

“含有以上成分的药品是处方药,不是非处方药(OTC),更不是保健品。”有些减肥药品目前已经禁止使用,而有些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如果用量不当,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精神疾患的风险。

 

四、口服减肥产品:没有批号不能买。口服的减肥产品又分为药品和保健食品,目前网上许多商家都混淆概念迷惑消费者,据专业人士介绍,判断是否为药品,要看有没有功能主治和适应症,以及是否有卫生部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同样也要看清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号”(卫生部核准)或“国食健字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进口保健食品是“卫进食健字××号”或“国食健字J××”,对于那些没有批号或者伪造批号的,尤其需要警惕,不能盲目购买。而且专业人士也并不建议消费者直接在网上购买这类产品,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购和服用针对性的保健产品。

 

五、外用减肥产品:不要被销量和好评迷惑。外用的减肥产品同样五花八门,打出“去水肿”、“粉碎脂肪”、“紧实皮肤”等各种口号,一般都宣称涂抹在身体相应部位就能起到一定的减肥作用。但记者也发现不少网络卖家的页面上,大段都是所谓消费者使用产品后的评价,但很难找到关于产品本身的具体信息,包括产品成分、生产批号等关键性信息。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不要简单的被销量和好评数字所迷惑,建议选择有品牌知名度的产品,同时购买前要留意商家是否有列明产品关键信息。至于外用的辅助性产品,选购时更需注意,业内人士同时提醒,类似减脂仪、瘦身按摩带等需要通电的产品,因为直接作用于人体,如果质量不合格,会存在严重的漏电触电风险,但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是否存在技术问题,因此同样建议购买有知名度、具备“3C”合格标志的产品。

 

判断是否保健食品有3招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范畴,不是药品。消费者切勿抱有‘吃保健食品能治病’的想法。此外,应到合法经营企业或药店购买,并保存好票据以便维权。”

 

一、看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如果没有,肯定不是正规保健食品。对应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生部批准)或“国食健字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是进口保健食品,则在文号相应含有“进”字或“J”。

 

二、看保健功能。减肥保健食品包装上“保健功能”的文字一般应为“减肥”二字。如果使用了虚假、夸大、让人误解或者欺骗性的文字或图形,如“月减6~10公斤”、“7天瘦身,永不反弹”、“消腩最强”、“火辣燃烧脂肪”等,则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三、访问官方网站或索证资料。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外包装及说明书上的项目(如批准文号、产品名称、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看与网站上的资料是否一一对应。如有一项不符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如果没有条件上网,可要求销售商出示保健食品的索证资料,如:《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检验合格报告等。

 

结语:

      

 健康产业是21世纪两大朝阳产业之一,而保健品正是健康产业极具潜力、暴发力和市场需求的品类。人们随着对健康的愈加重视,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健康知识的广泛传播,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很快;另一方面也确实由于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人们不得不寻找医疗替代方法。在这里,百价网也要提醒大家,保健品可以在平时使用以增强和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有时也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用品,但不能代替药品,如果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服用,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