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被非法集资忽悠


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很火,各种骗子和犯罪分子也没闲着,积极寻找机会“大捞一把”,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呈爆发式增长,犯罪手法更加高明、花样翻新,给众多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非法集资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投资理财,披着合法外衣欺骗老百姓。在商业闹市区,租用高档写字楼,门面豪华,一般有工商登记的合法身份,名称和业务与金融密切相关,但却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违法违规发售理财产品等情况。
 

 二是P2P网络借贷,即套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概念,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三是境外投资,假冒或者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四是“养老”投资,这个有两个突出的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二是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人群众投入资金。
 

网上交易保障中心提醒,非法集资犯罪手法层出不穷,需增强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投资渠道。投资过程中,既要考察有关企业是否合法注册,也要分析其承诺的高额回报是否合理,更要考察其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不要被其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特别是资金实力和高额的注册资本所迷惑。
 

公众需警惕以下8种情况,以防范被非法集资忽悠。
 

1.要看公司资质,明显超出公司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尤其是没有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资格、频繁变换公司及投资项目名称,这样的公司提供的产品要警惕;

2.许诺超高收益率;

3.以个人账户或现金收取资金、现场或即时交付本金即给予部分提成、分红、利息;

4.在街头、超市、商场等人群流动、聚集场所摆摊、设点发放“理财产品”广告,尤其以老年人为主要招揽对象;

5.在发放的宣传单上印制中央领导同志照片、所谓的领导讲话、重要会议文件内容,用以证明所推销的投资、理财项目受国家支持;

6.怂恿群众将个人房产进行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后投资所谓“项目”或“理财产品”;

7.招揽群众参加在宾馆、饭店、写字楼举行的“投资”推介会;

8.通过群发短信、电话等通讯方式推销“投资项目”、“理财产品”。


 

\\